起重机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服务指南
一、什么是起重机械
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3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层数大于或者等于2层的机械式停车设备。
二、起重机械的分类:
1、按起重性质分: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桅杆式起重机。
2、按驱动方式分:一类为集中驱动,即用一台电动机带动长传动轴驱动两边的主动车轮;另一类为分别驱动,即两边的主动车轮各用一台电动机驱动。
3、按结构形式,起重机主要分为轻小型起重设备、桥架式(桥式、门式起重机)、臂架式(自行式、塔式、门座式、铁路式、浮船式、桅杆式起重机)、缆索式。
三、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措施有哪些?
1、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项目包括:司机守则和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起重机械维护、保养、检查和检验制度;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起重机械作业和维修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制度,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按期向所在地的主管部门申请在用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及更换起重机械准用证的管理等。
2、技术档案。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包括: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安装、修理记录和验收资料;使用、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设备及人身事故记录;设备的问题分析及评价记录。
3、定期检验制度。
在用起重机械安全定期监督检验周期为2年(电梯和载人升降机安全定期监督检验周期为1年)。
此外,使用单位还应进行起重机的自我检查、每日检查、每月检查和年度检查。
4、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起重作业是由指挥人员、起重机司机和司索工群体配合的集体作业,要求起重作业人员不仅应具备基本文化和身体条件,还必须了解有关法规和标准,学习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和知识,掌握实际操作和安全救护的技能.起重机司机必须经过专门考核并取得合格证方可独立操作。指挥人员与司索工也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技能训练,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危险和风险,并有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
四、起重伤害事故形式
1、重物坠落。
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
2、起重机失稳倾翻。
起重机失稳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操作不当(例如超载、臂架变幅或旋转过快等)、支腿未找齐或地基沉陷等原因使倾翻力矩增大,导致起重机倾翻;二是由于坡度或风力作用,使起重机沿路面或轨道滑动,导致脱轨翻倒。
3、挤压。
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或回转的金属结构机体对人员造成夹挤伤害;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碾压伤害等。
4、高处跌落。
人员在离地面大于2m的高度进行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从高处跌落造成的伤害。
5、触电。
起重机在输电线附近作业时,其任何组成部分或吊物与高压带电体距离过近,感应带电或触碰带电物体,都可以引发触电伤害。
6、其他伤害。
其他伤害是指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戮等伤害;液压起重机的液压元件破坏造成高压液体的喷射伤害;飞出物件的打击伤害;装卸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品,由于坠落或包装捆绑不牢破损引起的伤害等。
五、起重机械发生重大事故的原因
1、安全管理不科学、规章制度不健全,不按要求去操作、图省力、习惯作业。
2、起重机械与建筑物或其它设施的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
3、操作者素质不高,技能低,不会识别和预测危险性,导致判断决策失误。
4、安全装置不全或部件失控。作业场所堆放物太高,遮挡了起重机操作员的视线
5、选择吊具、吊点不合适、绑扎方法不正确,致使物体坠落。
6、起重工违章作业。
7、指挥人员指挥信号不当或司机误接信号且误启动。
六、起重机械安全责任保险产品属性
起重机械属于特种设备,适合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的相关要求。
七、起重机械(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产品
(一)保险责任。保险责任应包括投保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人身伤亡赔偿,第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赔偿,事故抢险救援、医疗救护、事故鉴定、法律诉讼等费用。
(二)保险额度。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死亡赔偿限额不低于40万元/人,鼓励使用单位按需投保更高保额。
(三)保险期限。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的保险期限为一年,除办理报停、报废、拆除特种设备外,投保使用单位不得延迟续保、退保。
(四)条款费率。根据各类起重设备特点制定安全责任保险产品,拟定安全责任保险基准指导费率,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并建立费率动态调整机制,费率调整根据以下因素综合确定:
1.事故记录和等级:费率调整根据投保特种设备是否发生事故、事故次数和等级确定。
2.其他:投保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程度、使用单位标准化等级、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改情况、安全生产诚信等级、是否被纳入安全生产领域联合惩戒“黑名单”、近年赔付率等。
(五)保费缴纳。保费由使用单位缴纳,不以任何方式摊派给检验、检测、安装、改造、维保单位和相关个人。对使用单位已投保的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其他险种或行业险种,将其调整为特种设备安全责任险,增强事故预防功能。
八、事故预防技术服务内容
根据各类特种设备的特点,建立事故预防机制。建立符合特种设备种类的事故预防服务制度,服务内容包含:
1.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2.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安全评价;
3. 特种设备使用标准化建设;
4. 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
5. 特种设备事故预案编制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6.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科技推广应用;
7. 其他有关事故预防工作。
九、起重机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运行模式
采用“政府推动、政策指导、市场运作”的运行模式。
根据行业需要采取共保方式开展起重机械(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工作。
十、起重机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共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