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生产领域,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多变,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近年来,企业安全事故仍偶有发生,暴露了安全隐患排查不彻底、风险防控滞后等问题。而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作为化解风险、遏制事故的“两道防火墙”,正通过数字化转型迸发出全新生命力。其中,物联网技术以其强大的感知与互联能力,成为企业双重预防数字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陕西中安云北斗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数字化管理系统”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典型实践成果。
陕西中安云北斗应用股份有限公司自2013年扎根西安市高新区高新路88号以来,始终以科技创新赋能安全生产。依托70%本科以上学历的精锐技术团队,公司深耕行业12载,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手握30多项知识产权,为100多家高危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作为全国首批将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融入安全生产管理的开拓者,公司荣誉斐然:2021年《中安云工程机械北斗应用应急管理平台》荣获陕西省委网信办优秀科技成果;2023年《雲上中安•数字安全生产云平台》入选陕西省工信厅数字化典型场景案例;2024年荣获陕西省大数据行业“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并成为西宁市、吴忠市、呼和浩特市工信局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单位。如今,公司紧扣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技术要求,打造出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数字化管理系统”,为企业安全管理注入智慧动能。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价值,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数字化管理系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实时感知,让风险隐患无处遁形:通过在生产设备、作业环境部署温湿度传感器、气体检测仪、振动监测仪等智能终端,系统可对设备运行参数、环境指标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例如,在化工企业的危化品存储区,一旦可燃气体浓度超标、罐体压力异常,传感器会即刻捕捉数据并上传平台,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第一时间掌握风险,避免事故扩大。
动态互联,构建风险防控网络:物联网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人、机、物、环全要素互联互通。系统将设备状态、人员操作、环境数据等信息整合分析,形成动态风险图谱。例如,在建筑施工场景中,塔吊运行数据与周边环境监测数据实时联动,若风速超标或吊臂接近临界负荷,系统不仅自动触发警报,还能联动设备控制系统进行制动,同时推送整改指令至相关责任人,形成“监测 - 预警 - 处置”的闭环管理。
智能分析,驱动精准决策:基于海量感知数据,系统利用大数据算法与人工智能模型,深度挖掘风险规律。例如,通过分析设备历史故障数据,预测潜在隐患点,提前安排维护;通过识别人员违规操作行为模式,推送针对性培训课程。这种“未病先防”的智能化管理,让企业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大幅提升双重预防机制的执行效率。
某钢铁企业引入“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数字化管理系统”后,安全管理成效显著。过去,隐患排查依赖人工巡检,效率低且易遗漏;如今,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高炉温度、压力、粉尘浓度等关键指标,隐患发现率提升60%,整改周期缩短50%。系统还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功能,将风险从高到低划分为红、橙、黄、蓝四色,企业可集中资源优先处理高风险隐患,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80%。
物联网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企业安全管理变革的催化剂。它以“看得见的感知、摸得着的互联、算得出的智能”,重塑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推动企业安全管理从经验驱动走向数据驱动、从粗放管理迈向精细治理。未来,陕西中安云北斗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将持续深耕物联网与安全生产融合创新,优化“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数字化管理系统”,助力更多企业筑牢安全防线,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